日期:2025-09-28 05:28:05
日期:2025-09-28 05:28:05
图片
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一走进老人家里,或者在人多的养老场所,总会闻到一种说不清的味道。
不少人以为是屋里闷、卫生差,其实不完全是这样。这个所谓的“老人味”,真的是存在的是身体代谢以及脏腑功能变化的呈现。
张焕觉得,这并非无法避免,只要明晰缘由,减少接触那些会让体味加重的物品,即便年老,也能够“没味儿”。
图片
图片
老人味从哪儿来?中医早有解释
《黄帝内经》中云:“五脏皆有气,气衰则形体渐老,”老人味,其本质乃气弱之后,代谢废物无法被完全排出,湿浊之气便从皮肤、嘴巴散发出来。
01 肾气不足肾为“先天之本”,55岁之后,肾气渐趋亏虚,代谢速率变缓,体内垃圾难以顺畅排出,便易生体味。
现代医学亦发现:老年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30%,脂质氧化产物堆积,从而形成典型的“老人味”。
图片
02 脾虚生湿“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人至年老,脾胃渐弱,食入之物消化不全,湿浊遂生,久则从汗液、皮肤渗出。
03 肝气郁结若肝气不舒、气机不畅,便会出现“郁久化热”之状热与湿浊相混,更易生异味,例如有人爱生闷气,那身上的气味就会更浓重些。
图片
55岁后,这些东西要少碰
老人味并非平白无故出现的,它和吃饭的习惯以及生活的方式有着极大关联,少碰以下四类东西,老了自然“没味儿”,
01 高油食物过多食用油炸、红烧的大鱼大肉,易致使身体“生痰生湿”,体内垃圾增多后,皮肤排出的气味便会变重。
图片
02 酒精酒入胃中会转化为热,湿热相互掺和,易使体味加重,老年人肝脏解毒能力减弱,酒精代谢缓慢,味道便更为凸显。
03 重口味太咸、太辣、调料过多,均会刺激汗腺分泌,使味道更显著,尤其是“腌制的咸菜”,不但伤肾,还会令老人味更浓重。
04 久坐不动因长时间久坐不动,气血运行不畅,代谢速率降低,汗水无法排出,浊气便积聚起来。
图片
改善老人味的中医思路
既然老人味与“湿浊”“气衰”相关那就得从补肾、健脾、理气化湿三方面下手、
01 穴位按摩太溪穴(内踝后方凹陷处):补肾气,助代谢,
足三里(膝下三寸):健脾祛湿,助运化,
每晚睡前各按揉三分钟,日久气血通达,浊气便会减少。
02 食疗推荐山药薏米粥:
健脾祛湿且能温补肾气,取50克山药与30克薏米,煮成粥食用。
图片
绿豆百合汤:
夏天适宜清热利湿,取30克绿豆与15克百合,加水煮成汤。
老人味并非那么可怕,就怕我们不予以重视。
互动话题张焕考考大家,下面哪个穴位能健脾祛湿?
A. 阴陵泉
B. 丰隆穴
C. 太冲穴
D. 足三里
快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吧!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喜欢的朋友记得点亮文末的【❤️】【点赞】,转发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国家认可的配资平台,融盛配资,线上股票配资专业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