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9-27 05:20:49
日期:2025-09-27 05:20:49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攻坚之年,广州以大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实施“双百行动”、校地合作产学研融合等工作为抓手,全力服务“百千万工程”大局。
2024年以来,广州市持续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实施方案(2023—2027年),针对乡村教育短板弱项,提出了四大任务和18项子任务。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精准帮扶外围城区,打造基础教育“航母群”,让城乡学校“抱团”共发展,推动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切实提高乡村师资水平,消弭城乡数字鸿沟,缩小区域间教育差距,加力提速建设“乡村好学校”。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
辐射带动外围城区
“近年来招生人数最多,大胆报考!”今年招生季,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等学校纷纷扩招,其中大部分学校扩招学位集中在相对外围的新校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均衡。
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加快学位项目建设。近年来广州中考人数持续攀升,今年在增加1万考生达到13.9万人的情况下,下达普通高中招生计划90476个,增幅达12.5%,连续两年普高学位增加超过1万个,使广州孩子考上普高的难度下降了。11区中有6个区的最低录取分数比去年大幅下降,降幅最大的达到34分(白云区)。
“广州实施‘百千万工程’,教育是推动其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广州外围城区均已布局市属学校新校区,优质教育资源正向外围城区均衡配置。”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中心城区用地紧张,主要通过改扩建、学位挖潜等方式增加学位,集中在黄埔、花都、从化、增城等外围城区新增普通高中学校,不断减小城乡、区域、校际的教育差距,让越来越多孩子有机会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广州市第六中学(从化校区)
打造基础教育“航母群”
让学校“抱团”发展
落实“百千万工程”,广州教育准确抓住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施集团化办学,用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教育集团“航母群”。
广州以强带弱、辐射带动为原则,推动优质高中以扩大办学、委托管理、合作帮扶等方式,组建跨学段、跨学区、相对紧密型的学校“集合”,以此发挥集团核心校(园)的标杆作用,带动若干学校“抱团”发展。
2024年年底,越秀教育“669”(即6个教育集团、6个小学学区和9个幼教联盟)办学新格局迎来新变化,培正教育集团新增矿泉学校、沙涌南小学2所成员校。同期,海珠区5个教育集团迎来调整,新增多所成员校。
目前,全市已组建基础教育集团246个(不含省属),48个教育集团被评为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20个教育集团被评为第一批省优质教育集团,数量全省第一。推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农村学校、新建学校、相对薄弱学校集团化管理全覆盖,7个涉农区相对薄弱的普通高中100%纳入集团化办学,以强带弱促进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缩小差距。初中阶段公办农村学校、新建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已实现集团化管理覆盖率100%。
广州还着力办好“三所学校”(即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公办寄宿制学校),集中力量增加资源投入、提升硬件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优先支持引领区学校办学条件改善项目纳入市普通高中学位建设攻坚计划申报范围。此外,因地制宜创建城乡教育共同体,采取“核心校+乡镇学校+农村学校”模式,推动资源共享和教育教学一体化。
广州更通过“县中托管”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外输送。广州21所优质高中与省内27所县中建立托管帮扶结对关系、海珠区以教育集团组团式帮扶助力受援学校治理能力提升、白云区优化交流沟通方式推动帮扶便捷高效……通过名师专业引领、开展专场教研及备考等培训、组织专题讲座等活动,广州不断缩小受援学校与优质高中间的差距,缩小区域教育差距。
从资源共享、扩大覆盖面的集团化办学“1.0版本”到规范发展、提质培优的“2.0版本”,如今,广州教育集团化办学正向着合作共赢、高质量发展的“3.0版本”迈进。
广州市电化教育馆“星火乡村计划”白云区穗丰学校公开课
提升乡村师资水平
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
教育质量提升
对乡村教育的提升来说,改造校园、提升硬件固然重要,更关键的是对乡村师资队伍的带动与提升。
2024年年底,市教育局制定实施了《广州市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强力推动基础教育强基提质“2+2+1”帮扶行动,以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师资培训、教研联动等为抓手,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越秀、天河、从化、增城区教育局精准商定“项目式”“菜单式”帮扶清单,增城、从化的10所学校被越秀、天河区纳入其省级优质教育集团,四个区的23所学校深入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
今年初,广州市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以下简称“引领区”)“三名”(即:教育专家、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坊授牌仪式在增城区朱村中学举行。“三名”工作坊作为其中重要一环,也是广州在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等方面的新探索。
“三名”工作坊采用“双链驱动·雁阵赋能”培养机制,旨在发挥广州市教育专家、名校长、名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传统师徒传承模式,搭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研修桥梁,组建多层次的教师发展平台,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助力快速提升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的师资水平。
其中,名校长工作坊凝聚“校长+中层干部+骨干教师”的力量,形成紧密协作的“管理实践链”,通过多样化的交流与实践活动,提升引领区学校管理效能与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整体实力提升。名教师工作坊则由“教研员+科组长+新教师”组成“学科专业链”,以研促教,带动学科团队的专业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形成教育发展合力。
广州在引领区设立10个工作室,包括1个名校长工作室与9个名教师工作室,并以8个省市级工作室为依托,成立工作坊,精准帮扶当地校长与教师成长,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希望把优质教育资源带到引领区百姓的家门口。”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欧卫国表示,作为省市名校长工作室负责人,把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引领区非常重要。市属学校广大附中一直致力于优质资源辐射,目前在增城新塘有广大附中增城实验中学,增城区朱村中学也是增城广附教育集团的成员校,接下来还会开办广大附中博罗实验学校,希望把广大附中的优质资源辐射到引领区,更快地促进当地的教育发展。
朱村中学校长张远礼是广东省欧卫国名校长工作室的入室学员,在线上线下,更直接地向欧校长取经,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将名校长工作室的优质资源转化为学校发展的资源优势,提升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水平,比如将广大附中的国防教育特色移植到学校,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和亮剑精神,促进学校的发展。再次,结合学校地处环南昆山—罗浮山区域的实际,探索、挖掘和发展学校的特色,比如农耕文化特色、山水田园特色等等,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张远礼说。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随着城乡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乡村的硬件问题容易解决,难的是师资水平,提升乡村教师教学教研能力非短时间能实现。广州市教育局通过学历提升、能力淬炼、开展教研等方式,为乡村教师实现自我进阶提供多种渠道。
“乡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项目,目前总计招收乡村教师学员6270人,毕业3002人;市教研院先后组织小学、初中各学科开展50余场教研帮扶活动,培训教师累计3000余人;组织省、市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在引领区开设8个“工作坊”,2025年上半年各工作坊赴从化、增城相关学校开展送教到校、下校指导等活动6次,参加人员约120人。
“除了大力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们还不断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推进13所市属高校作为纵向帮扶的重要力量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在乡村建设规划、基本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培训等领域加强共建。”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广州共享课堂”已完成小、初、高三个学段所有年级和学科8850个课程资源包制作,录制课程8877节,并同步向澳门开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广东省,辐射大湾区,面向全中国”。
广州不断打通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最后一米”,推动乡村教育信息化,完成从化、花都、白云、增城四区的公办学校全千兆覆盖网络接入。
好的教育,努力消弭城乡数字鸿沟。广州正着力接通“网线”、打破“围城”,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流动、共享。
来源:羊城晚报
国家认可的配资平台,融盛配资,线上股票配资专业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